“恰同学少年,风华正茂;书生意气,挥斥方遒。”每每读起《沁园春•雪》,总会激起心中阵阵涟漪。随着时光荏苒、岁月流逝,不知大家是否还会记起,有那么一座城,我们曾只带行囊,孤身前往;有那么一群人,我们曾朝夕相伴,四年时光;有那么一个地方,承载了我们学生时代的所有汗水与向往……
于我,就有这样的一个地方——河南,曾在读纳兰性德的“风一更,雪一更。聒碎乡心梦不成,故园无此声。”后无限憧憬着毕业,想念故乡的一景一物,然而当我真正离开,彻底回到天津后,才惊觉原来自己早已把那里当做了“第二故乡”,早已深深记住了那里的“一草一木”。
她没有老舍笔下“济南”顶着一髻儿白花少女般的娇羞;也没有王勃笔下滕王阁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”的恢弘。在我看来,她很平凡,却依旧那么美。
也许正是应了那句“情不知所起,一往而深”,对于河南的感情,就那么淡淡的,淡淡的,沉淀成了浓郁。
春于洛阳细赏牡丹,夏于焦作爬云台山,秋于新乡观月,冬于郑州踏雪,也“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”。
河南的春总是来得那么“突然”,就那么盼着盼着,不经意间发觉草儿绿了、湖水化了、桃花开了,阳春三月于天津也许还处在春寒料峭,可河南早已是一派暖气融融的喜人景象;至于夏天,偶尔的假期,择两三好友一起躲到山间,闻虫鸣鸟啼,赏落叶流溪,真有些“携来百侣曾游,忆往昔峥嵘岁月稠”的韵味;河南的秋就更美了,满校园的银杏落叶,像一把把黄色的小扇遍铺通往教学楼的小径,中秋相约一起去操场放孔明灯,放飞我们的祝福与愿望;像我这种在天津长大的孩子,河南的冬相较来讲是些许“温柔的”,难忘的是那雪,“忽如一夜春风来,千树万树梨花开”,满校园的银装素裹,以及来自福建和四川朋友发自内心的兴奋。
说到豫味儿,我学会的第一句便是“便宜点,中不中?”蹩脚的发音,小贩早已识破我这个伪装的“本地人”,却也笑着给了我折扣。
焦作的山药,洛阳的水席、开封的小吃、新郑的大枣,每个学期伊始,桌子上总会堆了各个城市的各色小吃,朋友们却总笑说,不及天津麻花来的美味……
四年的时间,虽饱尝“独在异乡为异客”的孤寂,却因了这座城、这群人,这回忆那么美。这就是我眼中的那个美丽的地方——河南。
(宏达公司 昝建平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