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成长,每个人都有一个成长的故事,那里面有欢乐,有悲伤,有感慨,也有遗憾。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垦人, 父母是下乡知青。我生长在农场,在农场的子弟学校上学,现在工作在农场,近四十年的生活就没离开过农场。
记得小时父亲说过,他十几岁就下乡到了农场。那时刚刚建场,他们趟洪水,住窝棚,睡草席,付出了很多艰辛,一步步地建设着。因为随着父母工作的调动,我儿时在猪场、鸡场都待过,总是接触各种动物。家里住的是小平房,平常捡柴火、烧大灶、睡土炕,常把野葡萄、西红柿、胡萝卜当水果吃,那时要是能吃一次顿肉就跟过年似的。到了上学的年龄,因为驻地没有学校,父母工作忙,所以从上小学开始就住到了舅舅家。舅舅是农场的领导,工作非常忙,很少闲在家。那时农场开展什么项目,舅舅家里就有什么书,“非洲鲫鱼”、“黄壤小西瓜”、“草莓”等等,之后自家的院子就成了试验田,而我则是十分有口福的,这些实验性种出来的草莓、西瓜我都可以最先品尝,那时觉得这些东西真是好吃呀!
正是他们这父辈人的辛勤耕种,农场得到了快速发展。1987年我们家分到一间两室一厅的房子,搬进了新居。后来政策开放,父母承包了鸡舍,有了当时来说是算是丰厚的收入,家里也添置了洗衣机、彩电、冰箱等电器,还给我买了辆小伙伴们都羡慕的自行车,就这样我和同学们骑着自行车跑完了我的中学时代。
从上中专开始我走出了农场,每当放假回到久违的农场,总感觉很亲切。一转眼到了该工作的时候,我来到了我的第二家乡---工农联盟农场农垦医院。初到这里,同事们就像老师、长辈一样无私的给予我力量,助我成长,很快我的工作得到了院领导的认可,留在了这所职工医院。可那时的工农联盟农场适逢瓶颈,子弟学校解散了,工厂合并,人员下岗,职工医院也自负盈亏。我也到人才市场去招聘,面试合格后,不知是什么原因我放弃了,留在了这所看似没有前途的职工医院,但是因为对农垦的感情,我从没后悔。
世纪之年的到来,集团领导们审时度势,与时俱进,针对农场的地理优势,相继开发了物业公司、房地产等项目。这些年随着公司产业的发展,职工们的收入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大部分职工都购买了商品房,上下班开上了小汽车,生活的品质有了很大的提高。农垦医院也纳入了医保定点医院,职工居民取药、就医方便之极,我也成为了这丰硕果实的受益者之一,这不禁让我也为当时留下的决定而倍感幸福。
我伴随着农垦40年的发展,同经起伏变幻,共沐风雨阳光,一路走来,一起成长。
(农垦医院 李丽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