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前每年过中秋节时离家都很近,就算不能回家过节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同,而今年由于工作原因和路途实在遥远,使回家成为了一种奢望,于是临近中秋,使我们这些异乡的毕业生饱尝了“每日逢佳节倍思亲”的滋味。
场领导看出了我们的心思,为了让我们在农场找到家的感觉,可谓是费了一番心血。中秋节前夕,就给我们每个人都分发了月饼,还筹划了会餐和联欢会。
中秋节如期而至。这天清晨,张玉海场长比每天来的都早,给我们送来节日的祝贺。上午10点多钟正是餐厅后勤人员准备午餐的时候,他到食堂内看了一圈,并且嘱咐厨师:“过节了,中午的饭菜一定要做得丰盛些,晚上我再来给你们做几个菜!”看着我们已经将肉和蔬菜准备好,指导完我们配菜后,他才离开。
下午3点,我们开始忙活晚上会餐的事情。张场长在后边工地指导完工作后,就直奔食堂,和我们一起准备食材,剥葱、剥蒜、切菜、剁馅儿……分工明确,有条不紊,食堂内不时传出“当当”的切菜声和大家的笑声。
“芹菜要切成马蹄型的、黄瓜要先切成马蹄状再切成片,这样一来既好看又好吃!”张场长在案板旁边指导我们切菜。
“我把芹菜切成 ‘大马蹄儿’了!”对着一小堆切得很是难看的芹菜,我有些不好意思了。结果这引起了大家的一阵哄笑。
“慢慢来,啥事都得有个过程,你这已经不错了!”张场长安慰我说。
得到了鼓励的我又操刀重来,后来切出来的还真有几分意思。每次碰到类似的事情,他都会引导我们该怎样去做,或是让我们思考这样做的原因。日常的生活就是生动的课堂,张场长便成了我们的老师和家长,和蔼可亲,循循善诱。
菜样已经准备好了,准备下锅。张场长挽起袖子走向灶台:“我来给你们炒!”“给您围裙!”同事小张喊道。“嗨!没事!都是工作服!” 他一一接过我们递过去的材料说。
“刺啦”——菜和油自然地碰撞,“嗖”的一声,他将大勺迅速掂起,火苗蹿起来足有半米高,待加入几种作料,再掂几下,一道小炒便完成了,顿时香味溢满整个厨房。片刻,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菜摆满了餐桌。
待大家陆续下班回来,洗漱完毕后走近餐厅:“咦?这么一大桌子菜,好香啊!这是谁炒的啊?”我说:“是张场长亲手炒的,特意犒劳咱们,怕咱们想家呗!”
“您和我爸炒的菜一个味,有家的味道啊!”“菜香万事兴呵”“农场明天会更好”大家兴高采烈地互相祝贺着、调侃着,笑声不断。我回忆起之前的点滴,种种思绪涌上心头,是一种家的感觉。
虽然我现在远离了家乡,但能够和大家一起愉快地吃月饼,共赏一轮明月。皎洁的月光下,农场其乐融融的氛围消散了深深的离愁。我拨通了家里的电话:“妈,我在这里很好,不用挂念女儿……”
(潘庄农场 蔡佳鹤)